筆記統整 - 梁嘉恒
日本的歷史:
日本有複雜的語言結構:
→ 現在的日本語裡面有漢字和羅馬字
→ 和中國的互相影響(根深蒂固)
明治維新:同文館(同文同種)(想辦法來幫助中國→幫日本人去學漢語)
脫亞論:明治維新的主要思想(要改革,學習西方,改善落後的封建制度,亞洲文化=中國的影響)
⇒ 擺脫中國的影響
興亞論:復興亞洲(福澤諭吉:興亞會的顧問)(岡倉天心:美術家。結合東方的美術,復興亞洲)
日本最多的留學生=中國
最大的威脅 = 中國 = 要協助中國的發展(矛盾)
日本的華語政策:
日本大學學的華語體系(三個方向):
→ 外國語(中國語的學習;對日本來講,中文 = 外国語)
→ 中國研究(政治、經濟、國際關係、區域研究)
→ 漢學(古漢語、日本常說漢文,Classical Chinese)
→ 不但學習中文,而且透過學習中文去認識中國文化(強烈的企圖心)=「中国研究」和「外国語」是搭配在一起的。
→ 中國語學科的數量方面,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,因為有些學科,例如,國際文化學科等名稱的學科也可以學中文(不是通識課程的中文),可是又和中國語學科性質不一樣。
→ 中國對日本有強烈的威脅感(自從世界大戰),而且影響日本太多了,所以需要充分暸解中文
非洲華語教育
Acc 阿彌陀佛關懷協會:去非洲幫助孤兒+辦學校(孤兒院)
1960年代以後,獨立最多的國家(>40個國家)
中國和非洲的國家建立非常強的關係(非洲在聯合國都均有一票)
中國有獎學金讓非洲學生到中國留學
非洲是全世界最後一塊新興地區 → 2/30年內會成為發展國家
台灣在非洲現在只有1個邦交國 = 沒有勢力
但ACC在非洲很多地方都很成功
印度
2023年,印度的人口會超過中國
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地位會被其他地方取代(因為COVID),特別是印度
→ 人口第一+世界工廠
印度的語言教育想跟台灣合作
印度盼我【台灣】提供萬名華語教師(中國時報):
https://www.nsysu.edu.tw/p/404-1000-38627.php?Lang=zh-tw
⇒ 清華大學執行這個計劃
印度是未來華語市場之一
→ 和中國衝突這麼大,需要更多中國研究的專業(和日本一樣概念)
(印度是國際上少數拒絕中國大陸前往設置「孔子學院」的國家。)
但台灣人的世界觀未必能到達印度
Comments (0)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